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船歌。
⑴ 诗歌的一、二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⑵ 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歌子
[宋]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①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题目.
浪淘沙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1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上片画线词句是运用什么手法写“愁”情的?请简析。
答:下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简要分析。
答:
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①,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注释:①燕丹: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的壮士形象。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句“今日水犹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生于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宋度宗咸游十年(1274)中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这首词的概括本领极其高明,试简要分析。
温庭筠有一首《更漏子词》,下半首也写听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两者都写“听雨”,在意旨的表达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