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学界往往以“初步胜利”来表述五四运动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亲日派官员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D.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 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

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
B.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
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
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主要涉及轻工业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D.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据统计l912~I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77.5
72.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