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
C.形成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
下列历史典故与历史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①鸡鸣狗盗②请君入瓮③风声鹤唳④程门立雪
A.春秋战国—唐朝—魏晋南北朝—宋朝 |
B.春秋战国—明朝—五代—宋朝 |
C.汉朝—唐朝—魏晋南北朝—明朝 |
D.汉朝—明朝—五代—宋朝 |
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
A.汉代 | B.唐代 | C.宋代 | D.清代 |
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这里孙中山充分肯定中国古代科举制()
A.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使得人才辈出 |
B.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考试科目适合时代的需要 |
C.保证了政府选拔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
D.追求公正公平,充分体现民意 |
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A.主张“贤明”君主政治 | B.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