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片是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观察图片回答
⑴图片一作为代议制的起点,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⑵图片二的人物是谁?他执政时期作出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⑶图片三是英国议会改革,19世纪的英国议会改革主要经历几次?每次都是如何促进代议制的进步?图片三的这次改革后工人阶级开展的运动是什么?
⑷图片四反映英国两党开会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两党的发展演变。图片四与图片三是否有关系?为什么?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ㅤㅤ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ㅤㅤ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ㅤㅤ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材料二
ㅤㅤ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ㅤㅤ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ㅤㅤ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ㅤㅤ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ㅤㅤ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ㅤㅤ15~16世纪,西班牙人把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ㅤㅤ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ㅤㅤ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ㅤㅤ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ㅤㅤ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ㅤㅤ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慕。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ㅤㅤ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ㅤㅤ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ㅤㅤ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ㅤㅤ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〇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该图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 创作者或作品人物 |
Ⅱ.相关历史事件 |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海涅 B.歌曲《国际歌》鲍狄埃、狄盖特 C.小说《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D.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洪常青、吴清华 G.小说《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H.歌曲《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 |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 ②1848年欧洲革命 ③美国内战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⑧巴黎和会 |
(1)从上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