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重点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积极展开调研,从各区实际出发,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并初显成效;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请你谈谈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6分)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1)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2)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道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1)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年”,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本小题11分)
阅读漫画“无所适从”,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漫画讲述一个学生在低俗色情暴力的文化氛围中无所适从。
(1)漫画反映了文化市场存在什么问题?
(2)以上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请从国家、企业、个人角度谈谈解决漫画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共30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现网上购物、网上营销、网上政府等等。凡此种种,都是人们过去所不能想象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上购物因方便、实惠而受到消费普遍欢迎,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实体商店门庭冷落,有的百年老店已经破产,有的则正处于破产边缘。在长沙经营一实体书店的小老板告诉记者,“对于网络书店的冲击,实体店相当无奈,因为他们的成本比我们低,相应地,卖价也低。很多读者都是到实体店看样书,满意了再到网上订购,这样下去,实体书店迟早都要死掉。
(1)有人指出,电子商务将成为实体商店命运的终结者。请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材料二 2013年上半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07万亿元,呈现出20%以上的高速增长。8月8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15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产出超过1.2万亿元,促进信息消费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大举措。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信息消费对“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作用。(9分)
材料三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2013年10月11日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务“双微”平台的开通,为推动从“网络问政”到“网络施政”的转变畅通了新的渠道。要让网络不仅是各级政府了解民情的“高速路”、疏导民怨的“直通车”和排解民忧“减压阀”,更是政策发布、舆论引导和政策实施的有效途径,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原理,分析政务“双微”平台的开通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