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云去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
(礼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1)杨树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梁启超是怎样为学生解惑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梁启超是一个从先秦法家思想出发,向近代法治主义转化的一个难以忘掉过去,又怕失去未来的托古改制者,与他的老师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所“托”的对象有些不一样。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与其将他说成是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如将他说成是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的一个法家——最后的法家。
——摘编自《论梁启超的托古改制思想》
材料二“百日维新”流产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他……提出共和立宪和破坏主义等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后,思想又发生了转变,从民主共和的主张回归到了君主立宪,并提出以开明专制作为过渡;1907年,清政府的立宪主张出台后,梁启超又成为了立宪运动的领袖……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空前高涨。清王朝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面对现实,梁启超还是认可了共和制……当袁世凯违背历史潮流称帝时,他与蔡锷策动护国战争。当1917年张勋复辟时,他又与拥护张勋的康有为彻底决裂。
——摘编自《论梁启超政治思想之嬗变》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有何特点?他的托古改制思想与他的老师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从表面上看梁启超政治主张的变化有何特点?其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中国赋税史·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解除了无地农民劳役负担,提高了有田农民农耕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给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
——《张居正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一条鞭法“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一条鞭法’’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弗兰克为此指出:“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其原因不仅在于1492年和1498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而且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
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二 19世纪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也正是由于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并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位于法国和英国的火山口同时爆发,并且各具特色,这既不是偶然,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而言,它最引人注目的后果就是几个西方政权(特别是英国)建立了对全球的统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在西方的商人、蒸汽机和坚船利炮面前,以及在西方的思想面前,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
——《大国崛起(七十七)·(双元革命:为法国在近现代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弗兰克认为的“断裂”的含义。地理大发现与经济全球化是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后的中国的社会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双元革命”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以清朝为例,谈谈你对“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的理解。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76年的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一回他迁到了新泽西州(ewjersey)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同年,爱迪生在纽约南方的“门罗公园”成立了他的实验发明中心,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爱迪生发明工厂”。在这里拥有精密的设备仪器,还有一批才华横溢的专家。1876—1887年,这一群以爱迪生为首的科学家们,在这里进行了系统深入、纷繁复杂的科学研发工作。如果把爱迪生在“门罗公园”的创造发明列成一张清单,恐怕那张表格会从桌上一直延伸到地上,里面有许多项目是我们陌生难懂的,但是还有很多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美国总统胡佛说:“爱迪生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是美国的国宝,也是人类的恩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洛奇称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但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外,还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这是他对人类的贡献如此巨大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迪生建立“发明工厂”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迪生能够成为“人类的恩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