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罴说柳宗元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③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惑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④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①貙(chū),兽名。②罴(pí),兽名。③罂(yīng),瓦罐。④捽(zuó)搏挽裂,揪住撕裂。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字义。
其至: ②为鹿鸣以其类:
而至: ④因为虎而之: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从这则寓言故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李厚不媚上意
永乐初,京中密察民俗甚严。有坐童孙殴祖母狱者,刑部主事李厚鞫其情。以童稚无知,非真有所殴也。上疏请恤,不听,继之以泣。明日,太宗皇帝以箸面试其童,曰:“能识左右,何谓无知?”遂谪厚为安南掾。厚忻然就道,曰:“吾岂敢附死狱以媚上邪?”厚在安南三年,上感悟,复召为吏部主事。
(选自《于冬序录摘抄》)
【注释】①坐:定罪。 ②鞫:(jū)审讯,审问。 ③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④忻(xīn)然:高兴的样子。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坐童孙祖母狱者()②不()
面对小童与祖母这件事,李厚与皇上的态度截然不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二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眼中的李厚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作者是
解释划线字。
(1)死于槽枥之间 ()(2)策之不以其()
(3)之不能尽其材 ()(4)执策而之()
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读全文,谈谈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文章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麤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麤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亦愿(代妾衣帛、马食粟) B.吾观国人(这样)
C.吾是以不敢(因此) D.使上大夫(成为,当)

“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A.别人恐怕会认为你儿子喜欢这样做,并且不愿为国增光吧!
B.别人大概认为你喜欢这样做,将不会为国增光吧!
C.别人恐怕会认为你儿子吝啬,并且不愿为国增光吧!
D.别人大概会认为你吝啬,并且不能为国增光吧!

下列对季文子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是()

A.季文子先后辅佐了两名国君,地位很高,但是他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饲料。
B.季文子关心国人,能与低层民众同甘共苦。
C.季文子认为应该凭高尚的德行为国增光。
D.季文子认为能够改正错误的人是可以重用的。

翻译
①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己爱民( )    ④仰于官 ( )
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是,乙文中与此建议意思相同的句子是。这些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