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发展,但因各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中又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共产党员,每个人都应当像蜜蜂一样地去培植人民的信任。我们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只有我们极能忍耐的俄国人民能够忍受,可是靠这种忍耐成不了大事。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
材料二

材料三  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引发一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既导致了经济上的一场“浩劫”,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人民版)》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实施以后,有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总统先生!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罗斯福的哲学》
材料五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选集》
材料六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上涨1l%。                                         
——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1)赫鲁晓夫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末,亚洲经济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简要概括出这一阶段“起飞”的亚洲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3)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所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4分)
(4)材料四表明了罗斯福什么样的政治立场?材料五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5)据材料六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给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外交战略带来的影响。 
(6)当今,世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除。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各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提两点合理建议。(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两个主要特点。出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达国家的经济扩张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1945年9月2日是美国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说:“今天,枪炮沉没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交往,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1)材料中麦克阿瑟所说的“伟大胜利”是指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伟大之处。
(2)1945年之后,美国真像麦克阿瑟所说的那样“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文明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高中历史教参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结果怎样?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曾出现极具破坏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局面,当前在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中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抬头的趋势。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国际社会历经数十年才逐步拆除。
(2)拆除各种贸易壁垒的关键措施是什么?(1分) 有什么意义?(4分)
材料三据新华社北京2009年2月1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13日晚最终投票表决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美国国会最终批准的这份计划保留了受到各方广泛批评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计划支持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
(3)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为什么受到各方的批评?(4分)
材料四 200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国,中国怎么办?大力开拓广阔的国内市场,让中国百姓得益、更多地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中国就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应如何应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6分)

(21分)
材料一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75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3)荣氏企业属于哪种经营性质的企业?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4)材料四中,国家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的措施其实质属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复苏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 1954年5月,荣氏企业后人荣毅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提出对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带头作用,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普遍尊重,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5)公私合营后的荣氏企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