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曲辕犁的出现 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 年份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 美国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罗马法史》写道:“航海家和商人们活动的蓬勃发展早在罗马统治扩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它一直伴随着并且最终超越了罗马的扩张,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由此可见()
| A.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商品经济发展 |
| B.商品经济发展深刻影响着罗马法的形成 |
| C.航海家和商人们成为罗马立法的主导者 |
| D.罗马法的形成与罗马人的扩张没有关系 |
美国学者戴维·W·张曾这样评论道:“经济特区的试验符合邓的两个革命目标:一是对外开放;二是对内搞活”。其中,“对内搞活”强调的是()
| A.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示范区 |
| B.特区享有特殊的经济管理权限 |
| C.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
| D.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
下列图片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社会变迁的经典瞬间,对图片影响概括准确的是()
| 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 |
|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
| C.实现了生产关系性质的转变 |
| D.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
15世纪末的明朝与英国都出现了土地大量集中的现象。该现象()
| A.强化了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加大了两国生产方式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