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 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
——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隹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人盂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全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五权宪法》一文中为中国政治构架设计如下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孙中山的政治构架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摘自《非战公约》
材料二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非战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提出的两大原则。
(2)据材料二,简评《非战公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
英国 |
沙俄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美国 |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
2.6 |
6 |
16 |
1 |
38 |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
3350 |
1740 |
1060 |
290 |
30 |
30 |
殖民地人口 |
39350 |
3320 |
5550 |
1230 |
1920 |
970 |
材料二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线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想把别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三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
德国 |
俄国 |
法国 |
英国 |
军费开支增长率 |
270% |
110% |
80% |
19%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海国图志》《民报》、孙中山题词《新青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
材料三张謇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后,张謇毅然弃官从商,他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9年,张謇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取自《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表明办厂目的在于让天下广大民众得以生存。
材料四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五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六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么?
(2)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实业的时代背景。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材料五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
(6)材料六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五(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根源。
(3)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
(4)分析宋朝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5)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