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有资料显示,1600-1800年欧洲的文盲率大大下降,尤其是1700年以后更为明显。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代议制度的确立②工业革命的推动③文艺复兴的开始④科学革命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美国积极参加独立战争的农民不仅没有改善生活,反而更处于困境。1786年,退伍军官谢斯在马萨诸塞州领导起义。起义发生后,马萨诸塞州曾向中央政府请求援助,但无兵无权的中央政府却一筹莫展,起义震动了整个统治集团。有鉴于此,美国统治集团最终( )
A.确立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 B.把最高行政权赋予总统 |
C.使用紧缩财政政策 | D.签署《宅地法》解决土地问题 |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
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
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
通过采用代表制,人民将立法权交给自己选择的代表来行使。人民自己直接行使的权力乃是选举权。以下关于“代表制民主”表述正确的是( )
A.代表制民主起源于英国光荣革命 | B.古代雅典不适合实行代表制民主 |
C.美国国会的选举符合代表制民主 | D.实行代表制民主可实现根除专制 |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 )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 |
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