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王羲之诣门生家                 尝:

(2)姥初有色                       愠: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3.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溪行②仿佛若有光③阡陌交通④便还家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皆酒食既,得其船
B.不知有汉大惊
C.何陋有忘路远近
D.答之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文章描写了一个美丽温馨的地方桃花源,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请你用原句回答,哪些句子描写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初中生学文言文,读读、背背是关键,你的早读认真读了吗?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语句停顿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道(2)引喻失
(3)以昭陛下平明之(4)志忠纯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刘禅是个幸运的人,当他在国内政治问题犯错误时有相父诸葛亮为他提出建议,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朝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
(3)山间之四(4) 佳木而繁阴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甲]:[乙]: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2)彼竭我()
(3)牺牲玉帛()(4)又何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选文。
醉翁亭记(节选)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林开()(2)杂然()
(3)其乐()(4)伛偻提携()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1段中写景的顺序依次为:清晨、黄昏、春夏秋冬。
B.选文第2段描绘了四幅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而前三幅图中展现的滁州政通人和的景象也是“太守醉”的重要原因。
C.“颓然乎其间者”中的“颓然”表现了欧阳修对北宋激烈政治斗争的厌倦。
D.第3段中提到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境界最高。

文中欧阳修的“乐”与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用这种“乐”指导你的人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