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据新华社统计,以下词语成为6月第一周网络上点击量高的热词。
★"李娜"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超200万个词条。
一路过关斩将的中国网球领军人物李娜6月4日直落两盘赢得法网决赛,成为第一个捧起大满贯赛单打奖杯的亚洲人。凭借这一胜利,亚洲"一姐"李娜的世界排名也从第七位跃居第四,①平了日本名将伊达公子创造的亚洲最高排名。
★"儿童节"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近200万个词条。
"儿童节"是本周的热词之一,围绕着儿童节产生多个热点。②由于不能陪孩子过节,广州出现一位举牌妈妈,当众呼吁给家长放"六一"假陪孩子,得到不少网民的支持。"
★"动车实名制"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超l00万个词条。
6月1日起,中国铁路动车组列车开始实行常态化的人证票"三合一"实名制管理。③乘。坐D、G、C打头的动车组列车的旅客购买车票、进站、乘车都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犀利收碗哥"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17万个词条。
④每天两小时收拾近2万多个餐具,速度最快时每秒出手三次,一分钟要收100多个餐具。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陈文原在学校餐厅勤工助学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网友戏称为"犀利收碗哥"。
1. |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解释"热词"的意思。
|
2. |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网民一般都在关注什么。
|
3. |
以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
森林医生——啄木鸟
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到林间;
敲敲听听多仔细,要动手术把头点。
上面这个谜语猜一种动物,谜底是啄木鸟。可是起初我不但猜不中,而且人家揭了谜底后,我还不懂为什么把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后来我随一支森林科学考察队去林区调查研究,通过一位生物学家对啄木鸟的介绍,和我自己对它的观察,我才真正认识到,“森林医生”这个称号,啄木鸟是当之无愧的。
啄木鸟每天都起得很早,起身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树木“检查身体”。它用嘴将一棵棵树从根到梢笃笃地轻轻敲打一通,听听有没有空声。经验告诉它,敲打时如发出空声,树干里面一定有虫,就立刻“动手术”。它的嘴长而直,末端尖锐,不但能啄破树皮和腐败的树干,而且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它的舌骨很发达,色围着头骨,舌骨起着特殊的弹簧作用,能使细长的舌条伸缩自如;舌面富含黏液,能把树中昆虫的幼虫和虫卵粘住;舌端生有向后倒长的小钩,能钩取树中较大的昆虫。它的鼻孔上覆盖着保护性的刚毛,可以防止碎木屑飞入鼻孔。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操作路线也很科学,工作时总是围绕着树干螺旋式地向上攀登,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劳动,又不会有所遗漏。啄木鸟就凭着这套完备的“医疗器材”和独特的“医术”,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树木健康地成长。
由于长期过着树栖生活,啄木鸟的翼变得既短又钝,不适于快飞和远翔,只能在林间通道或林中旷地作短距离滑翔,但是它的足趾却特别强劲有力,趾的排列也不像一般鸟类那样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而变成二趾向前,二趾向后,而且具有锐利的钩爪,因此即使攀缘在笔直的树干上也不会滑落下来。此外,它的尾羽强韧坚直,羽轴特别粗硬,有弹性,可以当做支柱顶住身体,与两条岔开的腿形成一个“三足鼎立”之势,增加了悬立时的稳固性。如果把本文的题目改为“啄木鸟”好不好,为什么?
文章开头引用谜语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啄木鸟的“操作路线也很科学”?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②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③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④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⑤“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象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⑥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⑦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⑧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已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们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
——《风筝》语段①中的“惩罚”和语段⑦中的“沉重”具体指什么?
①惩罚:
②沉重:语段③—⑤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了 _ __。(共4分)
语段④划线句子“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
为什么作者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了形容天气之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课外现代文阅读
高明的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语文读本》,有删改)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差不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
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
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在第(1)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第(2)段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请根据第(3)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选文第(4)、(5)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课内现代文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____(a 走,b 跑,c 跳,d 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
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
让他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
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
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
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
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选段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
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2分)
用横线划出具体描绘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