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到第9题(10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负者歌于途 负:                  
②杂然前陈者 陈:
③觥筹交错  觥:                   
④山肴野蔌  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妙绝往来而不绝者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C.太守谓谁权谓吕蒙曰
D.树林阴翳达于汉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臣请缚一人,王而行人恒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者也  
C.吾欲辱之,何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刺庆忌也 甚矣,汝不惠

翻译下面句子。(2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内容理解:
(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
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 _取胜。(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2)此人可见()
(3)遂猖蹶 ()(4)非学无以广才()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三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 B.时先主新野大泽乡
C.遂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 D.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

有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中提到学习与那些因素有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爱人素:②至陈比:
③使公即恒楚 将:④恒楚在泽中亡: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付有司论其刑赏宜:应当
C.是以先帝拔以遗陛下简:简单
D.悉以咨之咨:询问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愿陛下亲之信之。

选文中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下面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开言路 B.赏罚严明
C.妄自菲薄 D.亲贤远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