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到2003年4部意义重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都体现了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唯物论角度看,怎样才能做到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0分)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什么辩证法观点?(10分)
2009年十月秋风里,我国科学界两位大师——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相继逝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激励着钱学森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从两位科学巨匠身上,我们看到他们为新中国“挺起不屈的脊梁”。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
(1)“不屈的脊梁”是指什么?
(2)在当代中国,我们如何“挺起不屈的脊梁”?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从不同角度就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提三条合理建议。
近年来,“永和豆浆”作为中式快餐的金字招牌,在中国大陆异常红火。它的创始人以“发扬中华传统美食”为己任,顺应现代人对早餐健康、清淡、可口、新鲜的要求,将中华传统小吃发扬光大。而且借鉴西方快餐店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中式小吃新的经营模式。这样,人们告别了街头巷尾买豆浆油条的不便,在舒适的餐厅里品尝早餐,实现了消费习惯的“革命性”转变。
请回答:永和豆浆的成功对我们文化创新中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成果有何启发?
情景一: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作为选举人,你参与某选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妈妈说:“选谁都无所谓,我替你随便画几个圈得了。”
(1)情景一中,你同意“妈妈”的观点吗?为什么?(5分)
情景二: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与某村村民发生矛盾冲突。该村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少数人组织、煽动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民警,砸坏公务车辆。
(2)情景二中,部分村民的做法属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样的参与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4分)
情景三:“两会”期间,全国各地许多大、中学生就就业、高中文理分科、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问题,通过“我有问题问总理、写自己的提案议案、对部委工作有建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3)请你说明中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5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上海,为了迎世博,市政府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了“世博进社区”、“世博企业行”等系统主题宣传活动;还组织了“文明交通”“文明餐饮”和“邻里一家亲”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文明的软硬环境迎接世博会;2千万上海市民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入选世界上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世博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民应该如何努力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