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
A.社会秩序长期动荡 | B.经济体制一大二公 |
C.小农经济保守落后 | D.自然环境制约发展 |
曾国藩曾经说过:“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从中能看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C.抵抗外国侵略 | D.维护清朝统治 |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包括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
B.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
C.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
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地送到16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出现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
C.蒸汽锤、铁路设备 |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