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以布什获胜宣告结束。你认为美国总统大选有关事宜以《1787年宪法》解读,正确的是( )
①每四年选举一次 ②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俄亥俄州的20张选举人票是按其人口比例分配的④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D.全球化加剧国际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
《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这段材料强调了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 |
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
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请你为上述内容确定一个最为合适的标题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B.中美关系的改善对苏联的影响 |
C.70年代的台湾问题 |
D.中国70年代的外交突破 |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
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
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决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欧洲的福利制度实质上是
A.仅对富人征税 | 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 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