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B.《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C.英美对日本贸易禁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  )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分析出了美苏实力的悬殊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民生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下列关于中外历史上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1995年,国家启动的“安居工程”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④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中“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再次“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是由于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支持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