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比较注重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科技成就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是( )
①“太初历” ②“九章算术” ③《水经注》 ④《齐民要术》
A.③④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③ |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 |
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
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大背景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 B.社会大变革 |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 D.井田制的瓦解 |
下图为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据此可知()
A.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
B.美俄中欧日间相互制衡 |
C.美国为核心的多种力量相牵制 |
D.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推行经济计划指导
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
B.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 |
C.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
D.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