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 水源 | B.光热 降水 |
C.风向 地势 | D.地形 河流 |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沙尘暴 | C.土地盐碱化 | D.洪涝 |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表,回答下列各题。
冶炼一吨钢所需煤和铁矿石量 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燃料运输费用 | B.铁矿石运输费用 |
C.产品运输费用 | D.废弃物的排放量 |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种植园农业 | B.乳畜业 |
C.混合农业 | D.水稻种植业 |
该类型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太湖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气候 | B.土壤 | C.政策 | D.市场需求 |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 ④市场 |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
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 B.略有提高 | C.没有变化 | D.略有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