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以
下是对罗斯福新政历史作用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 | B.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
| C.防止了国内政局动荡 | D.彻底解决了经济弊端 |
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它经营的原则是由官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80年代初﹐它开始发售股票﹐当时在市场上往往以超过票面额的价格为社会所争购。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 B.上海轮船招商局已经完全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
| 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殊结合 |
| D.上海轮船招商局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常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应该是
| A.恢复传统价值观 | B.引进西方价值观 |
| C.实行专制政体 | D.实行民主革命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体现了
| A.太平天国试图实行土地国有 |
| B.太平天国试图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
| C.太平天国希望完全废除农民的地租和赋役 |
| D.太平天国试图通过绝对平均主义笼络人心 |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
| 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 | 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籍 |
| C.历史地理专著 | D.介绍西方知识的著作 |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受命指挥清军战船三百多艘,将领士卒三万多人从铜山港出发,乘南风之势进军澎湖、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
|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 D.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