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以下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
|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
|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
|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
|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
|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
1958年8月23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共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10月1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
| A.表明两党的分歧基本消失 |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
| C.意欲断绝与美国的关系 | 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
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史图片展时,展出了如下一组图片,并拟定了一些主题。请你为该组图片选择最为恰当的主题是
![]() |
![]() |
![]() |
| 《告工人、士兵和 农民书》发布 |
《和平法令》 |
列宁接见农民请愿代表 |
A.十月革命,城市斗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人民政权的胜利
C.十月革命,让战争走开 D.十月革命,工业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