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从15世纪以后,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懈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材料三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从而使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
(2)依据材料二,17—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哪几次转移?简要概括历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中国历史上的一块界碑
这场战争,自1514年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于亚洲,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问题:
(1)“这场战争”具体指什么战争?“1514年西方人到中国”的重大世界背景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
(3)“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是怎样的?请用史实说明这种关系发生了“改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问题:
(1)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请按示例完成表格。
(2)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各朝统治者对地方管理也各有创新。请分别列举西汉、元、清三代在地方管理中的创新之处。
(4)请对我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作出简要评价。
宋代的中国
当时(宋代),中国是世界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中国衰败的原因在于它军事上的软弱,政府在一系列强敌压境的时候不是直接与之对抗,而是设法用贿赂的办法消除威胁。忍辱退让的政策证明是灾难性的。——摘自美国教授乔纳森·斯彭斯2000年1月刊登在《新闻周刊》杂志上的文章
问题:
(1)请对材料中“领导地位因素”的相关观点分别用一个史实说明其可理解之处。
(2)你是否同意作者关于宋代衰败原因的解释,为什么?
(3)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可能存在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东周时期的根本变革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事的时期”?(不得照抄材料)
(2) “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由美苏两极世界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美苏两极格局下,美国推行的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2)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瓦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4)多极化趋势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