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题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1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下图)。
材料三 下表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
(1)与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 _(变小或变大),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 ___(减少或增多),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2)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面临“灭顶”之灾。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权利的观念、___ __的观念和____ __的观念。
(3)根据材料三,2020年四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 ___(上升或下降),四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可能是__ ____。
(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地质构造名称:甲,乙,丙。
(2)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处为好。
阅读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市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20 分)
人口普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它可以了解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素质,为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2010 年我国以 11 月 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由图 1 可见,2010 年与 2000年相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加了大约 628 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了________万,常住人口比例增加了约 37.51%。与全国同期相比,上海的人口增速显得特别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 2 可见,2010 年上海市 65 岁以上人口已超过____%,说明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
这一问题对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由图 2 可见,上海市 2010 年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 2000 年略有_________,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 3 反映出中心城区和郊区人口的变化,近十年来中心城区人口______________,郊区人口________,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阶段。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各题。
(1)根据表中提供的相关数据,在下边的坐标系图中画出1920-2000年发达国家(用实线绘制)和发展中国家(用虚线绘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2)从你所绘制的折线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各自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①起步;②城市化水平;③出现了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①起步;②城市化水平;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
(3)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迁移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读下表数据资料及乙图人口年龄构成图,回答:
年龄 |
0—14岁 |
15—59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甲 组 |
人口数 |
200 |
550 |
250 |
1000 |
死亡率 |
0.5% |
0.6% |
2% |
||
乙 组 |
人口数 |
350 |
600 |
50 |
1000 |
死亡率 |
0.8% |
0.7% |
2.2% |
0.81% |
(1)计算:甲组的总死亡率为。
(2)乙组的人口构成与乙图中的哪一点比较接近。
(3)按照各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4)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往往高于发展中国家,试分析原因。
(6)某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过慢,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国家可以采取的人口政策有、。
读某区域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域位于半球(南、北),理由是。
(2)该图为月份(7月或1月)的分布图,判断理由是。
(3)此时北印度季风洋流呈方向流动,上海吹风。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期。
(4)如果图中黑线表示洋流,请标出其流动方向。(画在答题卷上)
(5)如果图中海域为太平洋,在该洋流北部渔场如发生鱼类的大批死亡,可能的原因 是。若以上原因成立,则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