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句于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明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地方:土地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常常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满一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C.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兴
利除弊,使齐国大治。
B.邹忌不被赞美所迷惑,与徐公比较后找到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可见邹忌头
脑清醒,善于思考。
C.邹忌讽谏齐王,从生活小事入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国的道理,表现出高超的讽谏
艺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D.全文以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表现了齐王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勇于革新,是一位贤明的君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胡贼攻郡②汝何男子,而敢独
翻译句子。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胡军“班师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撒盐空中差可⑵未若柳絮风起
⑶相而去⑷元方入门不
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分)
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2分)
敬词:谦词
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小题。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奏欲置酒众侍从
(2)臣再三良祐,迄不肯来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说 拜 谢 退 而 约 客 客 至 期 毕 集 独 兵 部 侍 郎 陈 良 祐 不 至 说 殊 不 平。
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皇帝为什么“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病终②屋舍俨然③便还家④处处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渔人的行踪。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顺拾桑椹 / 中不至 B.以白米牛蹄之 / 临别
C.贼其孝/ 悲天 D.粮食不/ 智多谋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