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顺拾桑椹 / 中不至 B.以白米牛蹄之 / 临别
C.贼其孝/ 悲天 D.粮食不/ 智多谋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学弈①》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③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注释: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鸿鹄:天鹅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 B.惟弈秋之为听:只
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 D.虽与之俱学:一起

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伤仲永》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2)父利其然也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不能称前时之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B.不能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
C.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21、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
①自非亭干夜分       ②或王命急宣      
③属引凄异             ④略无阙处     
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但少闲人()B.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加点词语。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尊君在不()
③下车引之()④元方入门不顾(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