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照夜白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斡照夜白。
我一怔,沉吟道:“韩斡照夜白?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做声,慢慢打开手卷,看后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耽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伪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很快地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到他们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里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和爸爸一样,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到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就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我的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全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母亲,请指出其中两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读了这篇小说,你对“儿子”这个形象有怎样的认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6分)
悲情蝴蝶
这年七月,我去秦岭山中寻访友人的途中,亲眼目睹了成千上万只蝴蝶,投向溪水集体自尽的那悲壮惨烈的一幕,惊心动魄的一幕:成千上万只蝴蝶如飞蛾扑火般投入秦岭山间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流如宣纸般被蝴蝶点染得五彩缤纷,凄美动人。
面对如此惨烈的场面,我惊呆了。茫然不知所措,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种大场面的蝴蝶集体自杀,无疑是大自然的一场罕见的大悲剧,它如一幅凄美而弥漫着悲剧色调的油画,给人强烈的震憾力和巨大的冲击波,让人看之不忍又无可奈何,走之不能又束手无策。
① 秦岭的夏日,密密的山林遮天蔽日,芊芊芳草连着野径,无数山花点缀在山崖密林间,溪水潺潺,山风习习,日照充足,是蝴蝶生息繁衍的理想王国,苍茫的大山,母亲般的养育了100多种蝴蝶。其中的王后当然首推秦岭凤蝶。它墨中滴蓝,翼展在10厘米以上,宛若蝶中凤凰,倾国倾城,风华绝代。这些蝴蝶们曾经美丽过大自然,也倾倒过整座秦岭,更取悦过万物之灵的人类。它们是无数化蝶的绝代佳人,是羽化的翩翩飞天,是绚丽无比的花雨。它们活着,是大自然的一景,亦是人类的幸事,它们常常降落在花朵上,又常常在警觉中过日子,谁曾料到,这些迷人的尤物竟然要在生命最美丽的时刻扑向幻灭?
走近看时,蝴蝶铺满了半条小溪,蓝天之下,溪水之下,仍有大片大片的蝴蝶飘然而下,它们或撞在石头上气绝而亡,或坠入水中挣扎扑腾。成群成片的蝴蝶如飞蛾扑火,若落叶翻飞,似凤凰自焚,朝着溪水撞去,显出大勇者的大从容,如瀑布般飞流直下,其勇也令人惊奇,其死也令人悲叹!
尽管满天的蝴蝶,万众一心,慷慨赴死,前仆后继,但我却不忍心再看下去了,②就拼命地朝着成群的蝴蝶大喊大叫,乱吼乱嚷,甚至挥舞着树枝跳跃着四处驱赶,无论我何等焦急,何等卖命,也无能为力,驱也驱不散,赶也赶不开。我想,这些蝴蝶是抱定了一死的决心的,任何外力阻挡于它们也无济于事了。
我看见,一只墨蓝色的大蝴蝶从空中坠落在溪水边的大石上,膀直扑腾,翻滚到石头下,又扑腾着翅膀坠入了溪水之中,像一滴水进入了蝴蝶汇成的彩色的溪水中,随水漂流而去。
百米长的溪流,半是蝴蝶半是溪水。蝴蝶不会哭泣而托溪水声代之,蝴蝶不会悲歌而托松涛声替之。这时,日已黄昏,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溪水如花,水声如泣。
看到这个悲壮惨烈的场面很容易使人想起凤凰涅槃,黛玉葬花,想起二十四史中的烈女,想起八女投江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殉情故事。
再听。再看。水声带血。鸟声带血。风声带血。花草带血。山峦带血。荒林带血。一切的一切,都被血色黄昏所笼罩。
这些天使般的精灵,大自然会飞的花朵,秦岭山中的花魂,为什么要将自己美丽的生命毁灭了给人看?是这些美丽的生命不拒绝悲剧才显出了悲壮么,是悲剧毁灭了这些美丽的生命才显出了惨烈么?
秦岭无言,夕阳无言。溪流无言。
山下愈来愈多的烟囱亦无言。
有位诗人说过:“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个花魂,回来寻找它自己。”那么,空留下的满山野花是蝴蝶幻化成魂灵么?
倘若有那么一天,连大自然的花魂都没了,那么,蝴蝶又将在何处找,花儿又将在何处寻?.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文中画线句子①②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②.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看到这个悲壮惨烈的场面很容易使人想起凤凰涅槃,黛玉葬花,想起二十四史中的烈女,想起八女投江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殉情故事。”此时你想起了什么?请写出两个。(4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9问题。
让雷电造福人类
⑴炎夏,万里云天时有闪电裂空,惊雷撼动。对于这此雷鸣电闪,人们似乎望而生畏,谈之色变,将其视为灾难的化身。殊不知,闪电也有功劳,科学家们正在加紧研究如何利用闪电,让其为人类服务。
⑵雷电是人类的“氮肥厂”。科学家指出,亿万年来,地球靠雷电不断地向土壤中补充氮肥。据统计,每年发生在地球大气中的雷电达31亿次,平均每秒钟就有100次左右。雷电发生时,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2—3万摄氏度,空气中氮和氧电离并生成二氧化氮,被雨水溶解成为亚硝酸盐和硝酸,落入土壤后,又与某些金属矿物质化合,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据估计,每年因雷电而落到地面上的氮约有4亿吨,一次大的雷雨,就可以制造出4—5万吨氮肥。有人统计,地球上空每次闪电,大气就有1027氮分子变成了化合物中的氮。太空这座天然氮肥厂,它在“雷公电母”的操纵下,平均每年生产量竟达到世界用氮总是的10%。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常遭雷击的高压电线附近植物生长得尤为茂盛。
⑶炎炎夏季,一场大雷雨不仅能为人们消暑降温,而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据计算,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闪电附近可产生高达10万安培的电流,放射出向百万焦耳的能量。雷雨中的强电场会使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离子化,生成具有杀菌和消毒作用的臭氧。雷雨过后人们常常感到空气格外清新,就是空气中臭氧增多的缘故。大气中的臭氧层就是雷电几亿年来活动的结果,而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伴。其次,雷雨时,常常伴随着强烈的上升气流,使原来滞留于地面的大气污染物随气流扩散,净化了地面的空气。所以,雷雨就像个勤劳的环卫工人,不仅把污浊的空气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还帮我们喷上了绿色的“消毒剂”和“空气清新剂”。
⑷雷电还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是植物最好的“保健医生”。雷电形成了地面和高空之间的电势差,一般可达每厘米几千伏甚至几万伏。美国的植物学家研究指出,电势差越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越强烈。因此,植物在雷雨天后的一两天内,生长特别旺盛。科学家曾在实验里模拟人工雷电,发现经受雷电“袭击”的豌豆花期提前10天左右,玉米抽穗期提前7天,白菜增产15%—20%。实验证明,雷电的轰鸣所产生的巨大声波,还能震动土壤,致使土壤中有机肥料分解,便于农作物吸收。一部分电磁能转变为机械能,引起植物细胞振动,如同给植物进行保健按摩,使植物茁壮成长。同时,空气中的一些细菌和植物病毒也会在电闪雷鸣中丧生,大大减少了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⑸在我国,一些专家提出“引雷防雹”的设想。其基本原理是:冰雹云都强烈带电,要是在没有种植农作物的空地上设置一些引雷器,带电的雹云就可以往设置了引雷器的地方移动,从而使有农作物的地段免遭雹灾。.第⑴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从全文看,雷电至少有三大益处:一是;
二是;三是..请简要地介绍雷电“制造”氮肥的过程。
.你如何理解“雷电是植物最好的‘保健医生’”这句话?
.如何利用雷电为人类造福,文末说到了专家们的一种设想,现在,也请你根据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大胆进行设想。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4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本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
、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大多”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艺术”与“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13分)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①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②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从图案上看,形
象各异,寓意鲜明。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
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
新样小团龙。”
③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
④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就连六巡江南的康熙皇帝,幸临曹雪芹祖上任职的江宁织造府时,也在诗中感叹“终岁勤劳匹练成”。
⑤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以世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南京云锦装饰画上,设计师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勾勒出8个生动活泼的“海宝”形象。每个海宝的色彩造型各异,甚至连勾边的蓝色都有细微区别,让见惯了传统型云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还有一幅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上面惟妙惟肖地织出一座牡丹花掩映的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其花色的变化,斗拱结构的光影明暗对比,无不精细入微,配合左上角的世博会会标及主题词,颇具收藏价值。这幅小型云锦装饰画,在牡丹这一雍容华贵的传统形象中,巧妙地融入“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元素,为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借鉴。
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阅读第②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第③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2分)
.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节插入天女织锦的传说,表现了云锦的瑰丽华美,增强了阅读趣味。 |
B.第④节引用“扎扎千声不盈尺”,意在形象地说明云锦织造的精细考究。 |
C.由历史沉淀出的南京云锦,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
D.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思路介绍南京云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南京云锦“焕发青春活力”?(3分)
(四)阅读《把“不能”埋葬起来》,完成16-20题。
①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②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
③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
④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⑤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⑥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埋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的泥土下。
⑦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念出一段悼词:
⑧“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来,向前迈进。阿门!”
⑨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己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 解决方法。
⑩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联系上文,第⑥段中的“力不能胜”具体指什么(举2例) (2分)
.唐娜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分)
. 我不能”还有哪些像“我可以”“我愿意”一样的好“兄弟姐妹”?(再列举2个)
. 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4分)
.你愿意成为唐娜的学生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