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①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议屯田。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②接连,草寇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弊,统率不一。军人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至调大军,千里讨捕,胜负未决,伤威损重,为害非细。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战马铁甲皆备。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卷四百一·列传一百六十》,有删节)
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 |
B.幸勿杀我幸:侥幸 |
C.留守叶衡雅重之雅:很,非常 |
D.乃度马殷营垒故基度:测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青兕也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B.以讲和方定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D.弃疾受而藏之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说下之,使隶京 ②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③招流散,议屯田 ④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⑤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⑥军成,雄镇一方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端因为辛弃疾的介绍来到耿京麾下,却窃印逃跑,最终死在辛弃疾的刀下。 |
B.辛弃疾谈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 其论切中时弊, 毫不迎合;对于刚刚定下来的讲和方案,持反对态度。 |
C.辛弃疾在奏疏中指出,军人平时为个人利益奔走于权势之家, 苟且偷生,战时不堪出征之苦,往往伤亡惨重。因![]() |
D.皇上听信一些人的弹劾,令辛弃疾立即停工,辛弃疾却责令监办者一月内完工,然后将飞虎营图样上报皇上,从而得到谅解。 |
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权判大理寺。
时没入祖吉赃钱,分赐法吏,敏中引钟离意① 委珠事,独不受。妖尼道安构狱,事连开封判官张去华,敏中妻父也,以故得请不预决谳。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入辞,面叙其事,太宗为之感动,许以不三岁召还。翌日,迁职方员外郎,遣之。是州兼掌市舶,前守多涉讥议。敏中至荆南,预市药物以往,在任无所须,以清廉闻。就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召为工部郎中。太宗飞白书敏中洎张咏二名付中书,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将用之。”左右因称其材,并命为枢密直学士。
|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召见,慰谕赏激,遂决于登用。未几,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
(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一10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日:“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日:“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抎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騄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庐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战国策·齐策》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闻之过过:错误。
B.天子受籍受籍:授位或赐给封地。
C.立为大伯大伯:即“太伯”,霸主。
D.惟恐失抎之抎:通“陨”,坠落。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B.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我欲因之梦吴越。
C.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毂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于是举士五人任官。吾祖死于是。
8.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
理解:我快步走进去拜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快步出来迎接我则是礼贤下士。
B.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理解:宣王听后,气得脸色大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C.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人。
理解:于是宣王快步走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去。
D.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理解: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让自己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
9.下列全都能表现齐宣王有得到人才愿望的一项是()
①先生徐之,寡人请从。②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③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④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抎之。
⑤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⑥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A.②⑤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主人公王斗具有“直言正谏”的可贵品格,这从“斗趋见王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B.王斗列举先王桓公的事迹,并拿桓公与宣王作比较,直接指责宣王不礼贤下士的缺点,使宣王勃然大怒。
C.齐王虽然有得到人才来治理国家的良好愿望,但因缺乏善于发现人才的眼光,致使齐国贤才未及早得到重用。
D.王斗敢触龙颜,斗胆劝谏,可钦可佩;而齐宣王面对不留情面的揭短,则表现出应有的开明,这样的君王值得称赞。
山东省滨州市2009届高三高考全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龚遂治渤海郡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邢,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日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②,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①乘传:(shèngzhuàn)用四匹马拉的传车。②劳来循行:“劳来”,抚慰劝勉;“循行”,到各地巡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副:符合
B.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固:通“故”,因此
C.盗贼于是悉平悉:全部,都
D.秋冬课收敛课:检查督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 B.心内轻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发兵以迎 D.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龚遂采取的体恤人民疾苦措施的一组是
①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②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④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⑤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⑥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旨富实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联意?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3)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山东省莱芜市2009届高三二模(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年当征赋。"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二十四年,疏言:"苏、松土隘人稠,而当大省百馀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恳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淮、扬、徐三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未俟诏下,斌赴诸州县察赈。疏闻,上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蒋调,斌察其廉,奏留之。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禁妇女游观,胥吏、倡优毋得衣裘帛,毁淫词小说。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
往往愱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日:"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注]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注】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力:耕作
B.明珠、国柱愈恚恚:怨恨
C.遮道焚香送之遮:阻拦
D.愆过丛集愆:指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尔当使之去奢返朴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①木者焚之,土者沉之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①继知无其事,乃散。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宁巡抚空缺,朝中大臣已推荐了合适的人选,但皇帝认为汤斌和其他凭借道学出
名的人不一样,他有操守,因而让汤斌担任了江宁巡抚。
B.汤斌体察民情,在担任江宁巡抚时,他曾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所属州县赋税,请求拨
发救灾银两,并亲自前往州县视察灾情。
C.汤斌关心民生,深得民心,他将要前往京城担任太子的辅导大臣,吴地百姓哭泣挽
留,没有成功,于是停市三天,拦路焚香为汤斌送行。
D.汤斌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灵台郎董汉臣指责时事,触及当权,有朝臣主张将董汉
臣斩首,汤斌据理力争,终使董汉臣免罪。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4分)
②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3分)
③斌适扶病人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3分)
巢湖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从俞通海来归。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瓶,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问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样,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渡江,祥为水寨管军镇抚。数从征有功。
洪武元年转滑河南,夜半抵蔡河。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帝阁大喜。以方用兵,供亿艰,投京钱都滑运使,分司淮安。泼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丢役均平,民无怨言。有劳者立奏,授以官。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山阳、海州民乱,骑马都尉黄琛捕治,诠①误甚众。祥会鞠②,元验者悉原之。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投工部尚书。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齐市。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竞杀人,恐非法。”得旨用腐刑。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帝可之。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以北平重池,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
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滴知嘉兴府。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帝曰"详臣害汝,何不言?"对曰"臣不知也。"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子四人,询琼州,遂为琼山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二一、二六)
〔注]①i圭:guii,连累。②鞠:ju,审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干平晴的一项是( )(3分)
A.大喜曰“天赞我也!”赞:帮助
B.授京最都糟是使,分司淮安司:掌管
c.民相劝为善善:好的
D.坐营建扰良,滴知嘉兴府坐:因……获罪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方用兵,供亿艰夫夷可近,则游者众
B.苛怒其罔,命弃市以乱易整,不武,吾莘还也
C帝可之且罪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芋
D.为胡位庸所恶身死人手,丰天下笑者,何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干正确的一项是()T分)
A.薛祥原先可能参加水军,后来跟俞:®.海归顺明太祖朱兀璋,技江后担任水军小头目。
太祖对他在一次糟运中好语退贼十分满意。
B.薛祥治理淮河两岸的人民共八年,政绩突出,抚恤慰问迁徙民众,他死后人民有的画肖像祭祀他
C.营造凤阳宫殿时,皇帝因有人打斗将要全部杀死工匠,薛样区分出轮流不在上工的工匠,救活下来上千人,可见其做官为民着想。
D.胡惟庸曾经陷害薛祥,皇帝问为什么不上书说一说,薛祥回答他说不知道这事•可见薛样为人较为豁达。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渔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儒役均平,民无怨言。(5分)
(2)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