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语文新高考博客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樊哙侧其盾以撞
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且尽
得珍宝如内藏之半/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其返汝耕桑/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每小题3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摘,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选自《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有删节)
注:①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年,拜表致仕致仕:退休 |
B.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向:刚才 |
C.多与假板县令,乡里甚怀之怀:怀恨,不满 |
D.汝自谓何如憕、恽谓:认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咸从风而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B.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
C.其所发摘,棱犹弗之逮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D.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青,取之于蓝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2)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①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注】汲汲营营:急急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久长 |
B.而散亡磨灭亡:丢失 |
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好:喜欢 |
D.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恃:依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B.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其孰能讥之乎 |
C.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
D.亦因以自警焉置杯焉则胶 |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并列为不朽之因,但第二段又讲“言不可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译文: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 温 舒 传
王温舒,阳陵人也。少时椎埋①为奸。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
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效河内,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义纵为内史,惮之,未敢恣治。及纵死,徙为廷尉。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复为中尉。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辨,至于中尉则心开。督盗贼,豪恶吏尽复为用。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②大豪。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徙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它奸利事,罪至族,自杀。温舒死,家累千金。
(节选自《汉书·王温舒传》)
注:①椎埋:盗墓。②焄:同“熏”,以火烟熏炙。此指胁迫。③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报,至流血十余里 论:商议 |
B.舞文巧诋下户之猾 舞:玩弄 |
C.有势者为游声誉 游:宣扬 |
D.温舒请覆中尉脱卒 覆:审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温舒阴险狠辣的一组是
①少时椎埋为奸 ②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③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④即无势者,视之如奴⑤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大豪⑥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⑥ | C.②③⑤⑥ | D.①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温舒所治郡县少有偷盗之事,显出安定之态。盗贼不敢出入他所管辖的地区,他的做法强化了当地的治安,这也成为了他不断晋升的一个原因。 |
B.王温舒为人心思缜密,治政有独特的方法。其对豪奸之家以及自己手下的情况了如指掌,以暴制暴,威逼加以杀伐,既聚敛了大量钱财,又使自己获得了好名声。 |
C.王温舒为官心狠手辣,但也忠于职守。当一些奸豪之人逃到他郡,他都尽力追捕归案。在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他深怀憾恨。 |
D.王温舒善于谄上欺下,舞文弄墨。其惩处奸豪标准不一,歪曲法律条文诋毁奸猾的平民,以达到威迫大的豪强的目的。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
(2)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为府长流参军署:部署,安排 |
B.禁断淫祠淫:过分,过度 |
C.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推:推求,推断 |
D.复欲推其货粟货:收买,买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的一组是
①民吏肃然,奸盗止息②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④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⑤寺署台案,始自于琼⑥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④⑥ | C.①②④⑥ | D.②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其独到的见解,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访。 |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面颇有成效,他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2)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