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尾联为什么写野鸭,有什么用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4分)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你认为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联系全词想想上片写景的作用?
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小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
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
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①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澳。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①鲁山,又名露山。在今河南省香山县东北。②野情:爱好山野景色的情趣。
“平淡”是宋代诗歌的普遍追求,试以颔联中“随处改”的“改”字分析诗句创造的平淡而闲远的意境。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曾经记载梅尧臣的诗歌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试就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作简要赏析。(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