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试着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4分)
(2) 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试着对比简要分析其差异的成因。(6分)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 B.高耗能工业 |
C.农产品加工工业 | D.高技术工业 |
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来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 B.模式2 |
C.模式3 | D.模式4 |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 B.地理区位相同 |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欢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下列问题。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
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
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七月 | B.四月 |
C.七月 | D.十一月 |
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
B.缺少枯枝落叶 |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
下图为“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R处有我国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由盖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由B、C、D、R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右图所示区域是中国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国外。近几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葵花籽需求量大大减少,有些地区还出现葵花籽滞销现象。
材料二 2013年3月8日下午,随着冷空气前锋不断逼近,蒙古国中部出现沙尘暴。14时,新疆淖毛湖出现强沙尘暴。晚上,内蒙古地区中南部出现扬沙,局地还有沙尘暴。“大风将沙尘卷向空中,在高空西北气流作用下飘向华北平原地区”。北京“雾霾未去、沙尘再起”。
(1)据图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
(2)过度樵采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之一。结合材料二说说如何有效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