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2为图1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下表为图1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 |
B.温度升高 |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
D.抽取地下水 |
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 B.控制人口数量 | C.扩大耕地面积 | D.开荒种粮 |
在水体污染灾害链中,导致地下水超采的最直接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水源不足 |
B.污水排放量增加,地表水污染严重,水危机加重 |
C.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减少,水危机加重 |
D.全球变暖,海面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水源充足 |
关于水土流失灾害的直接危害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变浅,洪涝增加 |
B.山体滑坡渐增 |
C.泥石流危害日益严重 |
D.土地肥力下降,人类生存条件恶化 |
生态破坏的直接表现主要有
A.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日趋严重 | B.森林锐减和草原退化 |
C.水源枯竭,水质下降 | D.泥石流多发、旱涝频繁 |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给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国家带来史无前例的灾害,预计造成15万人死亡.回答问题.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烈度与震级有关.此次地震震级大,烈度一定也大,所以破坏性大 |
B.这些地区的房屋结构不结实,是造成损失大的主要原因 |
C.地震烈度与震源深度有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太浅,加之引起巨大的海啸,造成的破坏大 |
D.夜里发生地震,所以破坏大 |
本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是由于
A.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
B.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
C.该地区为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
D.该处的地形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发展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
A.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
B.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不当 |
C.水土流失、荒漠化 |
D.人口过多、工业集中 |
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④气候干旱⑤水灾频繁⑥台风多发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