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出于对某些人物的尊敬或畏忌,不敢或不愿直呼其名,涉及到这些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就是避讳,以下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①秦始皇改正月为端月 ②东汉改刺史为州牧
③唐朝改“民”为“人” ④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
在古希腊,泰勒斯推测万物始源于水,因为液体、固体和蒸汽都是水的存在形式。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始基是火,因为火非常活跃,能转变成万物。这反映了()
A.哲学源于人对大自然的探索 | B.西方理性精神开始萌发 |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人的认识 | D.二者所得结论荒诞不经 |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
A.主张经世致用 | B.力挽儒学危机 |
C.维护理学正统 | D.反对盲从孔子 |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面孔 |
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