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共13分)
会跳舞的向日葵
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
②每个小孩都会惹出无数麻烦,我想我能够平平安安地成长成材真是不容易。我曾经非常淘气。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只要里面提到公主。有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这种事没法在家里做,因为弟弟们会打岔和捣乱,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又把高背的椅子列成两队,给公主的侍女们坐,然后在床上布置楼台亭阁。床显得太高,于是又搬木方子搭台阶。其实已经弄得初具规模了,又想布置个荷花池,这样才多几分雅趣。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很抗拒学校,觉得老师太严厉了,我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说谎,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逃学。
⑦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⑧爸爸这种鼓励和温和宽容的方式是适合孩子的,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
(文/秦文君 有删改)
.简要说明文章开头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我和弟弟进出都是窗户。
②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我为“捣蛋公主”。
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本文写的是“爸爸和我的故事”,实际上文中对“爸爸”着墨并不多,可是“爸爸”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你说说本文是怎样来写“爸爸”的。
.你认为“爸爸”让“我”送糖给同学吃的用意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结尾段画线的“太阳味的童年”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结合全文内容,说明文章标题“会跳舞的向日葵”的含义和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藏在鞋里的录取通知书
①又到了莘莘学子等待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我有一张珍藏二十年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它是油印的,表面泛黄,它承载了我的青春记忆,也蕴含着浓浓的父爱。1993年的夏天我收到了这张广州一所高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那时父亲刚下岗,正在街边摆摊卖瓜,他拿过我的录取通知书如获至宝。那年夏天,父亲被晒得黝黑,为了能多赚些钱,他从早到晚忙碌着,但他整天乐呵呵的,我是父亲的骄傲。
②临近开学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提醒父亲带好录取通知书,父亲嘿嘿一笑说:“宝贝我带着哩!”在列车上父亲不停地唠叨着,让我不要为钱担心,他会努力去挣。我不耐烦地说:“您就少说几句吧。”父亲知趣地打住了,他从旅行包里拿出准备好的两碗面条,天气炎热面条已馊了,我忙把面条倒进垃圾桶,父亲心疼地说:“倒掉可惜了,其实处理一下还可以吃。”乘客们发出一阵笑声,我脸上火辣辣的。乘务员推来餐车,我忙从车上拿过两份盒饭。父亲一问,每盒12元,他念叨着,咋这么贵。“你到底要不要啊?”我读出乘务员的鄙夷。“我不饿,就买一份吧!”父亲为难地说,我无地自容,默默地吃完我那份饭,一路上和父亲没再说一句话。
③到学校报到时老师说要录取通知书,我催促父亲把包里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父亲却把鞋脱了下来。他的这个举动让在场的老师面面相觑,我也惊讶地看着父亲,父亲的脸通红,他支支吾吾地解释说:“老家人出远门,把金贵的东西都藏在鞋里,这样能防盗不说,我的脚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心里也踏实。”我感觉周围的人在嘲笑父亲的迂腐和土气,在办完手续后我便匆匆拉着父亲出了办公室。
④父亲把行李帮我安置妥当,又为我买了生活必需品。父亲要回去时又是千叮咛万嘱咐,我对父亲说:“您赶紧回家吧!我又不是小孩子。”父亲憨憨地笑了。父亲转身离去,我呆呆地望着父亲。忽然他转过身,小心翼翼地问我:“听说你们学校食堂有免费的稀饭喝,带我去喝一碗好吗?”我这才想起,父亲从登上列车的那一刻起,还没吃过一口饭呢!我深深忏悔,自己太自私了,沐浴在温暖如春的父爱中,却对父亲没有丝毫感恩,我的眼眶湿润了……
(选自2013年7月26日《太原晚报》)
文章第②段,为什么“我”的脸会“火辣辣的”?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也惊讶地看着,父亲的脸通红,他支支吾吾地解释说……
结合具体语境,试揣摩文章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体现的人物心理。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为文中的“我”向父亲写一段忏悔语。(30字左右)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后面小题。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1)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一
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桥上的车辆行人,靠桥梁承栽;桥梁的重量,靠桥墩顶托;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下达土中或石层。
(2)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3)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他们拼装成桥墩;在桥墩上把他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4)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松软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采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5)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个构件都搭配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节选自《彼此的抵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选文中,作者想像中的“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文章第二段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组成部分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作具体分析。
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在桥墩上把他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倒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结合全文,说说“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这个标题的含义。
根据提示,填充完成。
情节:突遇暴雪→ ①→发现黑点→ ②→发现村庄
心理:③→焦急万分→ ④→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钻”改为“长”行吗?为什么?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这些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是()

A.草地有人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春天到来时人们喜欢外出活动
C.间接写草地,突出草的嫩绿可爱 D.写了草,又写人,构成一个画面

13元“遗产”
(1)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想躺一会,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2)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我上去摸了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烫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但她却从我的怀中挣脱下来,说:“不用了,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虚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3)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来到屋里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着女儿的手上了三轮车。
(4)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里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5)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地蹬车,怕耽误了她。
(6)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上班后做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7)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8)“别瞎想,要等明天做了检查才能确诊。”
(9)“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布袋,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你的。”
(10)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腔,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抓住了女儿的手,“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袋,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免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载《读者》,有删改)
第(13)段说:“事情己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具体指什么?
仔细品味文中(11)段画线句子,说说表现了女儿当时怎样的心理?
文中的女儿懂事孝顺。通读全文,请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本文用“13元遗产”为题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