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明朝却废除丞相,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制度的发展与巩固 |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日趋衰落 |
C.秦、明统治者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 |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
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不能反映当时
A.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
B.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陈寅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右图是明朝徐渭的《墨葡萄》,图中附诗日:“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作者抒发的情感是
A.感恩戴德 | B.愤世嫉俗 | C.怀才不遇 | D.悲观无奈 |
史料记载:明朝时,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 B.北方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徙 |
C.人们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 D.战乱带来社会经济凋敝 |
1937年时,历史通俗读物作家房龙在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测:“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的太空人唯一能看得见的建筑物”。有人说,长城将中原地区与塞外各民族分隔开来,其实质在于区分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是指
A.不同种族间的文化 | B.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 |
C.封建文化与奴隶制文化 |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 |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根据该材料分析当时社会突出的问题是
A.地方势力对皇权构成了最大威胁 |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
C.黄老思想下的西汉政治软弱 |
D.地方势力都是刘氏势力,是皇权的屏蔽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