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 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唐晋《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肆众运动。
——钱乘旦主蝙《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泰晤士河悲剧: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l849年到l954年,滨河地区多次爆发霍乱,夺取了不下4万人生命。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材料四 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走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
(2)材料二、三中,反映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哪两个突出的问题?造成哪些影响?(5分)
(3)在“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过程中,19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出现的现代化是指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文明在相互的影响与冲突中不断向前,近代的民主发展说明了这一论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总的说来,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的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艺。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之比较》
材料四:“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准他人仿做。一个是“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再一个是“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资政新篇》
材料五:第五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十一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十二条: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四十七条: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的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2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2分)这种“错位”给德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材料四的意义是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实行?
(5)材料四、五与材料一、二的关系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二,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材料所反映的三次改革在核心主张、局限性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商鞅图二亚历山大二世图三明治天皇
请回答:
(1)“里程碑”是高中新教材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说出与上面三幅图片中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改革者在改革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完成:
(1)你是怎样理解“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近代前期,中国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产生.初步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三次浪潮,据此回答:
(1)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何时产生的?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在何时?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政治影响是什么?
(3)中同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何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最重要的政治影响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