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西方国家形成与中国建交热潮,取得如此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左”倾对外路线
②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压力,有和缓关系的共同需要
③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深陷越战泥潭
④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中国的资源、市场、廉价劳动力对日具有吸引力
⑤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⑥中国改革开放,国家财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⑥ |
“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这是由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下表对应符合该观点的是( )
蝴蝶拍翅膀 |
产生的风暴 |
|
A |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
B |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 |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C |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 |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轰动国际社会。这表明()
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开始破产 | B.新中国外交取得新的胜利 |
C.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D.世界格局已走向了多极化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
A.摆脱美国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统一 |
C.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 D.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执政期间,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利益的举措包括 ( )
A.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法规,巩固新政成果 |
C.复兴工业生产,加强国家管理,借鉴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
D.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