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政木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准可范围内,置备武装。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材料二 第一章 天皇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望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裁可法律,命令公布与执行。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统帅海陆军。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
第二章 臣民权利义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就其他公务。
(臣民有服兵役、纳税义务,在法律范围内有居住、转移自由,不受逮捕、监禁、审问、处罚,不得侵入或搜索其住所,不能侵害其书信之秘密,不能侵害其所有权,于不妨碍安宁秩序及不违背其为臣民之义务限度内,有信教之自由。)
第三章 帝国议会
帝国议会由贵族院众议院两院组成。贵族原由皇族、华族及敕任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以选举法所规定,由公选之议员组成。一切法律,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两议院均非有其总议员三分之一以上之出席,不得开议及决议.两议院之议事,以过半数决定之;赞成或反对相等时,由议长决定。
第四章 国务大臣及枢密顾问
国务各大臣辅弼天皇以任其责,凡法律敕令及其有关国务之诏敕,须国务大巨之副署,枢密顾问,以枢密院官制所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l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日近代形成的政治体制及其相同点。(6分)
②根据材料指出英日近代形成的政治体制的各自特点。(8分)
③分析英日同样政体下不同特点的成因。(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英国内战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三大理论的探究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代表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下列材料,简述三大理论间依次“继承”的主要表现。邓小平是怎样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
材料一……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材料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六日)》
(3)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思想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在文学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诗经》与《离骚》在创作方法上有哪些主要不同点?结合时代特征,简述汉赋的主要特色
(2)试分别举两例说明,唐朝诗歌和明清小说中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作品或者名句。
(3)从阅读对象和内容变化等方面,归纳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材料。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请回答:
以上二材料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你的理由。由此归纳使用文字材料的大致步骤。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柏林墙的建立图二赫鲁晓夫与美国的较量图三 柏林墙的倒塌
请回答:
图一反映历史现象的出现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苏对峙的战略优势在美国,图三反映历史现象的重要意义。(5分)
(3)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3分)

以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化(现代化),是当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角度之一。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重大历史史实。

(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化的应有之义,而且直接为中国实现近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试举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3)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发展两种趋势。其中你认为向下沉沦的过程实质是什么过程?请举二个史实加以说明。
(4)根据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征。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民主”一词出现60多次。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在这条道路上作了长久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材料二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1905年8月)
材料三对于抗日任务,民主也是新阶段中最本质的东西,为民主即是为抗日。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
材料四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遭到践踏。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发扬民主。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要继续努力做。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内容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创立民国的构想(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开展民主建设的目的和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说明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做的不断努力。
(5)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历史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