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 |
| B.农轻重协调平衡发展 |
| C.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实现 |
|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 B.世界贸易组织 |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
|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
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1926年 |
|
| 工业总产量 |
100 |
19.5 |
39.1 |
75.5 |
108.1 |
|
| 比重 |
生产资料能力 |
40.7% |
43.7% |
48.1% |
43.4% |
43.9% |
| 消费资料能力 |
59.3% |
56.3% |
51.9% |
56.6% |
56.1% |
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
| B.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
|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
|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出现了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