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的制度创新”是英国政治体制的形成的特点。英国创新的制度有
①君主立宪制 ②民主共和制 ③总统制 ④责任内阁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为对外贸易服务 | 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 |
C.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 | 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 |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 B.西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 D.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 |
“(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
A.街市 | B.市镇 | C.草市 | D.夜市 |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
C.提倡“工商皆本” |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
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 )
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 | 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
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 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