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悠视。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
|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
|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
|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
《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通“缺”)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
| A.反对 | B.赞同 | C.听其自然 | D.主张适当改变 |
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其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
| 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
| C.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 |
| D.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
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
经济仍然繁荣发展,这是因为( )
|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
|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
|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
| D.从商易于致富 |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封建制度的衰落 |
|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民主思想影响 |
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者 |
| B.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 C.维护自然经济 |
| D.巩固封建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