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如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多么美好的地方啊!既然我们并不准许中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我愿郑重声明:让中国自己去决定,哪些人可以到他们那里去,那便是谢天谢地的事了。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马克吐温《我也是义和团》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中“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这句话?
(2)作者为什么要和“义和团站在一起”?
(3)通过阅读材料,你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什么新的认识?
阅读材料:
现代普通城市中国人结婚用具变化:
1、五十年代,基本生活用品。
2、六、七十年代,凭票购买手表、缝纫机、自行车。
3、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
4、九十年代,电话、电脑、空调。
请回答:
分别概述上述材料中现代普通城市中国人结婚用具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并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材料: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要求史论结合,论据用自己语言阐述,亦可摘抄原文;不同论点,论据可重复。
国共关系是影响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各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三幅图片分别记载了国共关系中的哪些重要事件?
(2)图一所示事件取得了什么成就?
(3)图二所示两位领袖举杯共庆谈判成功,实际上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仍存在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两党在哪些问题上存在分歧?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图三中两位领袖对话和交谈的原因?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职责。请回答:
(1)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物质生活。试举例说明。
(2)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北京(北平)在近代历史上历尽沧桑,饱经风霜,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屈辱历程,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抗争足迹。请你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图2 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图 3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1)图1所示的场景发生在哪一年?写出另外两次强攻占北京的侵华战争。
(2)图2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3)图 3与哪次战役有关?参加这一战役的哪两支解放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