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甲图: ;乙图: 。
(2)比较武汉、芝加哥两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的异同点。
1949年洞庭湖面积有4350平方千米,由于泥沙淤积和大量围垦,到1997年其面积只有2691平方千米,缩小了近40%。
(3)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说明针对该问题应采
取的主要措施。
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1)这里的“乌金”是指________。“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生产基地。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渡地带,地标形态遭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3)根据材料二,“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5)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
(1)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当中的“优势”具体是指: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长三角相比,劣势具体指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请你谈谈促进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甲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与丁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其农产品出现在欧洲人餐桌上,主要得益于 _________________的改善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读“某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阶段I到阶段Ⅱ,该区域新增的土地利用方式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阶段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Ⅲ阶段新增的商业用地布局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原则。
(3)Ⅲ阶段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沿交通干线分布,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大量运输需要运输。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风向是___________。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是_____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①②③④⑤自然带的更替是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⑤⑥⑦自然带更替更符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