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郡县制 |
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A.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B.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
C.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立 | D.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
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 |
粮食产量(亿斤) |
棉花产量(万担) |
钢铁产量(万吨) |
1955年夏(第一方案) |
4600 |
4300 |
1100 |
1956年初(第二方案) |
6400 |
7000 |
1500 |
1956年夏(第三方案) |
5000 |
4800 |
1050—1200 |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 B.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 |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三大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是( )
下列对于我党历史上几次会议的中心任务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
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
C.“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 |
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 |
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的出现年代不会早于()
A.1958年 |
B.1959年 |
C.1960年 |
D.197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