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10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平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11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 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越是自由,世界就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发展就越是迅速。”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并分析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胡主席为什么一再强调贸易自由、经济开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参加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令牛金星与李岩饮,杀之(李岩)。由是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真正呈现出了解题的形势。宋献策与刘宗敏后为清兵所诛杀。第二年(1645年)九月,李自成战败,牺牲于湖北九宫山。
--摘自郭沫若《甲胄三百年祭》
材料二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一要看,二要帮。对于革命来说,总是多一点人了,好意对待犯错误的人,可以得人心,可以团结人。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1832年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为部落首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先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变通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反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1. |
根据材料一,归纳攻占北京后起义军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作用。 |
2. |
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对待犯错误同志的主张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论十大关系>理论准备的基础上,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及"八大"的意义。 |
3. |
根据材料三,分析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帝斗争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分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得以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2)这一制度内部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
(3)上述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趋势如何?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
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
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结合相关历史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
材料一 1940年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1943年,东条英机为炫耀亚洲新秩序的建立,在东京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发表“大东亚共荣宣言”:“英美为了本国的繁荣,压制其他民族,对大东亚进行侵略和盘剥。大东亚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大东亚的英美隶属化。大东亚各国提携完成大东亚战争,把大东亚从英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共存共荣、自主独立、没有人种差别的共荣圈,为建立世界的和平做贡献。”
材料二中、日、韩三国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去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起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55%,逊于欧盟的65.5%。据统计,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高达2132.8亿美元,占日本外贸总额的1/5以上。中国业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也在继欧盟和美国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材料三近年来,亚太地区各种合作机制蓬勃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凝聚共识,树立符合时代潮流和亚太地区特点的区域俣作观。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谋求和谐共赢,造福亚太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日本所标榜的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所学知识说明其真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前中、日、韩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构建和谐亚太应遵循的原则什么。
重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近现代经历了几次发展的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材料均摘自李家发《重庆历史与文化》)
材料一:1891年重庆最早的近代工业森昌泰、森昌正火柴厂建立。19世纪末,近代纺织业在重庆兴起并迅速发展,1900年重庆纺织厂约占全国织布厂总数的30%。1908年重庆的第一家蒸汽机械缫丝厂建立,辛亥革命后,发展迅速,剿丝厂和剿丝车占全省(四川省)剿丝业的35%和31%。1899年,举人文国恩筹办了重庆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煤矿,到1911年,小煤矿已发展到近30家。
材料二: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迁入重庆的民营企业达254家,占迁川厂矿的90%。国民政府的9家兵工厂也迁入重庆,加上原有的两家,约占兵工署直属兵工厂总数的三分之二。重庆建成为包括军工、钢铁、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造船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
材料三:1964年,中共中央和全国计划会议提出:“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的工业基地”。
材料四:1997年重庆被设为直辖市,重庆迎来了发展的新春天。图9是90年代末现代化重庆崛起的景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重庆近代工业兴起的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重庆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这一计划的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要以重庆为中心?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0年代末重庆飞速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