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架天平和一只秒表,来探究用手急速竖直上抛小球时,手对小球所做的功.
(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手对小球所做功的表达式W=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2015·上海·26】在“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实验中
(1)在对螺线管通电_________(选填“前”或“后”)必须对磁传感器进行调零。
(2)(单选题)实验时,将磁传感器探管前端插至通电螺线管轴线中点时,磁传感器读数为5mT。减小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后,将探管从螺线管的另一端插入,当探管前端再次到达螺线管轴线中点时,磁传感器的读数可能为
A.5mT | B.—5mT | C.3mT | D.-3mT |
【2015·上海·28】改进后的“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力传感器、定滑轮固定在横杆上,替代原装置中的弹簧秤,已知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均为5cm
(1)(多选题)做这样改进的有点是
A.力传感器既可测拉力又可测压力 |
B.力传感器测力时不受主观判断影响,精确度高 |
C.能消除转轴摩擦力引起的实验误差 |
D.保证力传感器所受拉力方向不变 |
(2)某同学用该装置做实验,检验时发现盘停止转动时G点始终在最低处,他仍用该盘做实验。在对力传感器进行调零后,用力传感器将力矩盘的G点拉到图示位置,此时力传感器读数为3N。再对力传感器进行调零,然后悬挂钩码进行实验,此方法________(选填“能”、“不能”)消除力矩盘偏心引起的实验误差,已知每个钩码所受重力为1N,力矩盘按图示方式悬挂钩码后,力矩盘所受顺时针方向的合力矩为_________Nm。力传感器的读数为_______N.
【2015·江苏·11】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题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
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 |
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
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 |
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
(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试验(记为“实验①”),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3…….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计时点到O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题图所示
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验②),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②是为了说明说明?对比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得到什么结论?
【2015·山东·2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F(N) |
0 |
0.50 |
1.00 |
1.05 |
2.00 |
2.50 |
l (cm) |
l0 |
10.97 |
12.02 |
13.00 |
13.98 |
15.05 |
③找出②中F=2.50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记为、
,橡皮筋的拉力记为
。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见答题卡)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cm。
(2)测得OA=6.00cm,OB=7.60cm,则FOA的大小为________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答题卡上作出FOA和FOB的合力的图示。
(4)通过比较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2015·广东·34⑴】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①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起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 (填“靠近”或“远离”)计时器下端; , ,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
②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 (填“b”或“c”)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