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十三年春正月戊戌,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及其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伏诛。”事后为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罢中书省 ②废丞相 ③更定六部官秩 ④废行省,设三司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B.国王掌控实权 |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 D.宪政制度确立 |
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并且不会有什么成功;或者变为穷光蛋。他们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后一条道路;由于他们数量很大,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容易导致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导致雅典灭亡 |
B.雅典的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雅典亡国 |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
陶片放逐法于公元前487年左右付诸实施,第一次遭受放逐的人士即为前雅典僭主庇希特拉图的亲戚希帕克斯。据考古资料统计,40余年间(公元前487年—前443年),雅典共有11人遭到放逐,他们绝大多数是贵族或名人,其中有阿里斯蒂底斯、狄密斯托克利以及被选为十将军之一的希罗多德等。这说明陶片放逐法()
A.成为一些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
B.体现了雅典法律具有“法不阿贵”的精神 |
C.成为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
D.保证了多数公民掌权之下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