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植株,所产生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B.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产物,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可以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消灭了癌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 |
C.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于原代培养过程中 |
D.动物细胞培养至50代后能继续传代的是正常细胞 |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侵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关于在活细胞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既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进行 |
B.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C.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
D.既可以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
图中的甲和乙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a、b、c均为基质。在光照充足时,有关代谢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产生的O2几乎全部通过扩散进入甲被利用 |
B.在a、b、c中,都能产生ATP和[H] |
C.乙同化作用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胞内和细胞外 |
D.a中形成的C6H12O6直接进人b,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片叶的小白菜,用直径l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4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正不合理的是
A.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B.只要控制光照、温度相同即可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制备的叶圆片投入三角瓶前应放黑暗处
实验处理 |
30min内上浮 |
||||
编号 |
叶圆片来源 |
叶圆片数(片) |
自来水(mL) |
NaHC03(g) |
叶圆片数(片) |
1 |
A |
10 |
40 |
0 |
2 |
2 |
B |
10 |
40 |
1 |
6 |
3 |
C |
10 |
40 |
3 |
4 |
4 |
D |
10 |
40 |
5 |
5 |
在两个相同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减少 |
B.在0~25min期间,CO2含量逐渐降低是有氧呼吸减弱的结果 |
C.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 |
D.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