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
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A.小篆 | B.隶书 | C.草书 | D.楷书 |
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
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 D.中美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