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
.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
B.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
C.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
D.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计条件优劣,不计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

.从论述的角度,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      ,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      
.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作简述。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常常爱惜
毕淑敏
(1)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2)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3)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4)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5)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6)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7)爱惜的大前提是爱。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恋。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
(8)爱惜的土壤是喜欢。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9)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10)当我们爱惜的时候,保护的勇气和奋斗的果敢也同时滋生,真爱,需用生命护卫,真爱就会义无反顾。没有保护的爱惜,是一朵无蕊的鲜花,可以艳丽,却断无果实;没有爱惜的保护,是粗粝和逼人的威迫,是强权而不是心心相印。
(11)爱惜常常发生。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打湿眼帘。
(12)爱惜好比一只竹篮。随着人生的进步,它越编越大了,盛着人自身,盛着绿色,盛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盛着天空和海洋。
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仔细阅读第(8)、(9)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
根据文中第(10)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的关系。
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幸福恰如蝴蝶
 査一路
⑴赵泰来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某一天,突如其来的幸福像烈酒带来的眩晕,将他的生活变得如梦似幻。
⑵赵泰来出生于1954年,作为晚清著名外交官武廷芳的曾外甥,虽有着显赫的家世,然而,以绘画作为终身职业的他,面对世外的奢华与喧嚣,有着超然物外的宁静和淡然。不过,这一切,在未来的命运中都将有所改变。
⑶1979年,赵泰来的大姨妈找到了他,这位神秘而富有的女人,终身未嫁。她让赵泰来去香港接受千万的房屋和产业,巨大的财富让赵泰来目瞪口呆。可是,大姨妈轻描淡写:“孩子,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在欧洲的一个地窖里,会让你更加大开眼界。”
⑷1981年的春天,当赵泰来打开了伦敦郊区一处庄园的地窖时,他仿佛看到了只在童话中听说过的阿里巴巴的宝库。古玩字画,青铜玉器……共有十万余件,都是赵泰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珍异宝。坐在地窖门口,赵泰来找到了姨妈一生未嫁的原因:为了这些未曾见面的宝贝,姨妈赔上了一生的美丽和幸福。
⑸时年,赵泰来27岁,出售其中任何一件宝物,都可让赵泰来富比王侯。
⑹幸福,看来似乎像一只蝴蝶,翩然而至。
⑺然而,命运又似乎跟赵泰来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⑻非洲人有一种幸福观,在他们看来,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它经常会在你聚精会神关注其他事情的时候,悄悄地落到你身上;假如你回过身来把幸福当成你的目标,奋不顾身地去追逐,恐怕你永远也追不上这只蝴蝶。
⑼当赵泰来一心一意梳理属于自己的幸福时,他发现自己成了这个世界上最苦的苦差。整整十年时间,在阴暗潮湿的密室里,他对他的宝贝进行归类、清洁、考证、包装、登记和搬运,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憋闷和疲惫。
⑽黑暗幽深的地窖,常常危机四伏。他被一只巨大的木箱一角磕掉了好几颗牙;青铜器从肩膀落下了,砸断了他的五个脚趾;老鼠、毒蛇,不时骚扰着他,若不是躲闪及时,一次差点被眼镜蛇夺去生命。
⑾更大的折磨来自对生命安全的担忧,一有风吹草动,他往往吓得浑身发抖,因为走漏风声,随时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这十年,他与所有的朋友断交,瞒过了所有家人,甚至包括他深爱的妻子……幽暗的地窖是他的栖身之所,他必须每天来这里孤独地劳作,一件件把宝藏搬出地库,他起早贪黑,累的骨头散架。有些佛像有几人高,数百斤重,时常考验他的毅力、耐力和体力。
⑿赵泰来感到苦不堪言。本来幸福像蝴蝶,似乎停在了他的右肩,可是,当他一转身,想去捕捉,蝴蝶却翩然飞走。
⒀直到有一天,赵泰来做出了一个决定——把财宝运回大陆,捐献给国家,赵泰来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那些深藏的财宝终于重见天日,把它的古风与神韵,充分展示给那些追寻美的眼睛。财宝找到了恰当的位置,人的心灵同样找到了恰当的位置——赵泰来的心境复归平静,在平淡中品味幸福。
⒁迄今为止,赵泰来已向祖国捐献了超过5万件文物,以其杰出贡献,2005年,被评为“世界杰出华人”,2008年再度获此殊荣并多次接受专访。巨大的精神享受,是任何物质刺激无法替代的。
⒂同时,在世人眼里,赵泰来先生是一位高贵的绅士,他的慷慨大义和爱国之心时时为华人敬仰。
⒃现在,赵泰来常常以一位普通观赏者而非拥有者的身份,流连于祖国内地各大博物馆之间,和游客一起观赏自己捐献的文物,听着游客啧啧称奇和由衷赞许,赵泰来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满足。
⒄他一回头,那只叫“幸福”的蝴蝶,不知何时又翩然飞至,停在了他的右肩。
(自《中国青年》2010年6期)
读⑴—⑸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赵泰来先生的生活变得如梦似幻的原因。(3分)
拥有巨大宝藏的赵泰来先生为什么成了“这个世界上最苦的苦差”?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面对巨额遗产,赵泰来的做法与他姨妈有何不同?你认为赵泰来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你与幸福常常在什么情况下诗意而美好的相遇?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小题。
寂寞女儿心
①女儿上学以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感情上的疏离,使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举动,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②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100分至少跟我没有照过面,经常会让我们在不及格的卷子上签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餐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我这样一个爱面子的人,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证,全是说她不好,等我青着一张脸回到家,当然要对她大发脾气。
③她渐渐变得落落寡欢,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很久,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上学、放学都是闷闷的。
④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宠辱不惊”啊。
⑤一天临近放学前,突然降下暴雨,狂风怒吼,粗粗的雨柱被吹得横扫万物,闪电雷鸣更是不在话下。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雨停。我便拿了一把伞又撑着一把伞到学校去。
⑥走至立交桥时,我停下来看车,再过两条马路便是女儿的学校,陡然间,我发现女儿正在雨中狂奔,她好像一点也不怕雨,在雨中展开长腿长臂,像小骏马一样扬蹄飞跑,(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情态)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背上是硕大无比的书包,她仍然轻盈地腾空飞跃。
⑦我在马路的这边大声喊她的名字,但哗哗的雨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在雨中酣畅地奔跑,那一瞬间,我呆住了,她这种举动,分明是压抑已久之后的借题发挥,她心里一直不愉快,因为永远受到责难与批评,可是她说不出,她还没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感受,所以只好无奈地接受寂寞童年,今天因为大雨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行人、街道都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她于是趁着乱也舒缓一下沉闷的心情。
⑧我停止了叫喊,在雨中一直等到她发现我,跑过来,雨已经打湿了我整条裙子,她更是落汤鸡一般。我说,这么大的雨,怎么不躲一躲再出来呢?她说,躲了,看它不会停,又怕你们等着急……
⑨我拉着她的手回家去。
⑩教育子女的道理,谁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能做到一半已属不易。我自封潇洒之人,也颇同意无为而治,但真正见到60分,照样勃然大怒。
⑾社会发展到今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想到她以那样压抑的心情度过人生初游,也是一件令人悲情的事。毕竟,我们除了希望她好以外,还附加了许多诸如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期待、我们的面子,我们其实也很看重这些,而一颗小小的童心又怎能装得下这一切呢?
⑿现在我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只是我必须经常地说服自己,也很累,也很想在雨中奔跑。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事的主要内容。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⑦自然段中“借题发挥”一词。
第⑩⑾⑿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的女儿也许就是你,也许是你身边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思考,想对老师、家长倾诉倾诉,沟通沟通。那就请你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句话。(不超过30字)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文中示例,在下面横线上先摘录一段文字或一句话,对词语、句子、段落、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批注。
原文:
批注: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改为“安塞腰鼓好啊!”好不好?为什么?
第③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上下文,说说以下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课外语段练习。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何祚庥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
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
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
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0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段③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段④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读了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至少谈两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